- 新闻资讯
一、26类产品质量国家监督抽查结果。
近期,国家质检总局组织了涉及日用消费品、建筑和装饰装修材料、食品、农业生产资料、工业生产资料等26类产品质量国家监督抽查,共抽查了26类2493家企业生产的2555种产品(不涉及出口产品)。
抽查发现,有2258种产品符合标准要求,产品抽样合格率为88.4%。其中,轻型载重汽车轮胎和汽车安全带2类产品抽样合格率为100%;播种机、家用(厨卫)表面清洁剂等14类产品抽样合格率为92.0%至99.1%;陶瓷砖、汽车灯具等6类产品抽样合格率为82.5%至89.6%;一般压力表、电力变压器、新型墙体材料和手持移动电话4类产品抽样合格率低于80%。
本次抽查共发现24类297种产品不符合标准要求,其中,床上用品有8种产品不合格,主要质量问题是产品标签标明的纤维成分及含量与实测结果不一致、pH值超标;家用(厨卫)表面清洁剂有3种产品不合格,主要质量问题是菌落总数和总活性物含量不合格;钢琴有2种产品不合格,主要质量问题是白键下沉深度、踏瓣控制性能不达标,琴键负荷和踏瓣负荷超标,标准音不合格;汽车用GPS导航仪有5种产品不合格,主要质量问题是辐射骚扰和电源端子骚扰电压不合格;软体沙发有15种产品不合格,主要质量问题是内部木制件用料、金属件用料、泡沫塑料、面料用料和力学性能要求不合格;可移式通用灯具有8种产品不合格,主要质量问题是外部接线截面积和内部接线截面积不达标,软线固定架不能有效固定软揽,耐久性试验后产品不能继续使用或材料变形,绝缘材料不耐热和不耐火,以及电源端子骚扰电压超过标准规定的限值;手持移动电话有30种产品不合格,主要质量问题是静电放电抗扰度、辐射杂散骚扰、传导连续骚扰、元器件、结构要求、危险的防护以及布线、连接和供电,电气要求和模拟异常条件不合格;固定式或移动式插座有8种产品不合格,主要质量问题是尺寸检查、接地措施、固定式插座的结构、拔出插头所需的力和耐热不合格;陶瓷砖有25种产品不合格,主要质量问题是放射性核素、尺寸、吸水率、抗釉裂性以及破坏强度和断裂模数不合格;溶剂型木器涂料有12种产品不合格,主要质量问题是挥发性有机化合物超标,卤代烃含量超过限量,游离二异氰酸酯含量总和偏高,干燥时间过长等;新型墙体材料有74种产品不合格,主要质量问题是孔型孔洞率及孔洞排列、密度等级、导热系数和强度等级不合格,耐久性能不达标、放射性核素限量超标等;酱腌菜有14种产品不合格,主要质量问题是大肠菌群和防腐剂超标、超范围使用日落黄;膨化食品有22种产品不合格,主要质量问题是菌落总数、大肠菌群、抗氧化剂、油脂卫生指标、铝残留量和黄曲霉毒素B1指标超标以及超范围使用甜味剂;方便面有3种产品微生物项目不合格;磷酸一铵、磷酸二铵有2种产品不合格,主要质量问题是产品粒度和标识项目不合格;播种机有1种产品防护装置不符合标准规定,缺少必要的防护装置;潜水电泵有3种产品不合格,主要质量问题是绝缘电阻值、电泵引出电缆长度不符合标准要求;汽车灯具有8种产品配光性能不合格;汽车用空调器有2种产品不合格,主要质量问题是制冷量和能效比未达标、压缩机驱动功率超标;电力变压器有14种产品不合格,主要质量问题是涉及到短路阻抗和负载损耗测量、空载电流和空载损耗测量、温升试验、局部放电测量、绝缘油击穿电压测定、外施耐压试验等不合格;通信光缆有6种产品不合格,主要质量问题是纵包金属带重迭宽度和渗水性能不达标,光缆机械性能不合格;危险化学品包装物有24种产品不合格,主要质量问题是液压试验、跌落试验和气密试验不合格;一般压力表有7种产品抽查不合格,主要质量问题是示值误差、超压和抗运输环境性能不合格;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有1种产品开机后无法正常工作。
针对本次抽查中发现的问题,国家质检总局已责成相关省市质量技术监督部门,依据法律法规的规定,对抽查不合格产品生产企业进行处理。在下一步工作中,质检部门将继续开展产品质量监督,督促企业落实主体责任,维护消费者的健康安全。
以上抽查结果中涉及的企业名称、产品名称、商标、规格型号、生产日期、批号、主要不合格项目等具体情况,大家可以登录国家质检总局网站查询。
二、2012年9月出入境检验检疫情况。
出入境卫生检疫情况。2012年9月,全国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共查验出入境人员3576.72万人次,同比上升4.59%。其中,发现传染病例66人次。出入境人员监测体检12.38万人次,同比下降1.55%,其中,发现病例4.9万人次。出入境人员预防接种9.68万人次,同比下降11.13%。对于以上检出病例,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已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处理。
进境农产品有害生物截获情况。2012年9月,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在进境农产品检疫过程中共截获有害生物1834种42658次,其中检疫性有害生物119种3497次,一般有害生物1715种39161次。针对发现的疫情,检验检疫机构依法作退运、销毁、除害处理等检疫措施,防止疫情传播扩散,并向国外通报,要求采取改进措施。
进口食品化妆品不合格情况。2012年9月,全国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共检出质量安全项目不合格的进口食品169批、化妆品7批。不合格食品涉及14类产品,主要不合格产品是乳制品类、糕点饼干类和饮料类;不合格产品来自31个国家或地区;微生物、品质和食品添加剂等项目为主要不合格原因。不合格化妆品涉及肤用化妆品和香水类化妆品,来自3个国家或地区,不合格原因为标签不合格、非法添加物、品质和货证不符。对以上不合格的进口食品化妆品,口岸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均采取了退运或销毁等措施,未进入国内市场。有关详细信息,将在质检总局网站上予以公布。
进口工业品检验监管情况。2012年9月,全国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共计检验监管进口工业品30.67万批次,同比增长12.04%,发现进口不合格0.71万批次,批次不合格率2.32%。其中,检验监管进口可用作原料的固体废物2.98万批,计396.29万吨,检出不合格21批,计1368.80吨。针对发现的进口工业品不合格情况,检验检疫机构依法采取了退运、销毁、要求整改等措施。
三、2012年9月特种设备事故情况。
2012年9月,全国共发生各类特种设备事故9起,死亡12人,受伤6人。与去年同期相比,事故总起数减少9起,死亡人数减少1人,受伤人数减少15人。事故原因主要是特种设备违章作业、安全意识不足和安全管理责任不落实。八大类特种设备中,锅炉事故1起,气瓶事故1起,压力管道事故1起,电梯事故4起,场(厂)内专用机动车辆1起,其他相关事故1起。以上事故正在按照特种设备事故调查的有关规定进行调查处理。
四、2012年前三季度质检系统执法打假有关情况。
2012年前三季度,全国质检系统继续深入推进“双打”工作。截至三季度末,共查处违法案件5.42万起,涉案货值31.39亿元,移送公安机关案件731起;检查出口大宗商品430.44万批次,货值2783.26亿美元,其中查出不合格9047批次,货值26.18亿美元。
在今年以来开展的“质检利剑”行动中,质检总局持续保持执法打假高压态势。针对酒类、农资、建材、汽配、化妆品等重点产品和重点领域,严厉查处了一批制售假冒伪劣产品和无证生产等违法案件,捣毁了一批制售假劣产品窝点,并对重点产品、重点区域开展督查,进一步提高了执法打假的有效性和影响力。一是查处了一批大案要案。在酒类执法打假中,吉林省查获的非法添加工业甲醛和工业盐酸生产伪劣啤酒的案件,货值高达1300多万元,是全国首次查获特大制售假劣啤酒违法犯罪案件;贵州省连续查获假冒茅台酒案件,累计货值超过700万元;江苏省连续查获制售假冒进口葡萄酒重大案件。全国共查处假冒伪劣汽车配件案件1362起,其中广东省连续查获一批假冒伪劣汽配产品案件,部分货值高达千万元以上。二是各专项集中行动成效显著。在“清新居室百日行动”中,全国质监系统出动执法人员75231人次,检查生产企业12631家次,查办违法案件686起,捣毁窝点32个;查处无证生产企业168家,查获假冒伪劣装饰装修材料产品货值1583.9万元。在化妆品全国集中行动周期间,全国出动执法人员12105人次,检查企业988家,查处违法案件46起,查获质量违法货值1704.88万元。在农资执法打假中,全国质检系统共出动执法人员7.65万人次,查处各类质量违法案件3628起,货值2.76亿。三是以执法打假促进服务民生效果突出。在“清新居室百日行动”中,各地质监部门广泛开展“进社区、进家庭、进学校”的“三进”服务活动,“进社区”2926个,“进家庭”9502户,“进学校”1722所,发放宣传资料26.6万份,为广大群众开展室内环境免费检测2349家次。在农资打假“三下乡”行动中,各级质检部门共进入乡村1.34万个,深入农户3.75万家,为农民免费抽样检测样品1.36万个,减少农业生产损失1919万元。在“家电下乡”行动中,各地质监部门继续对借“家电下乡”之名制售假劣产品违法行为活动开展严厉打击,全国出动执法人员12986人次,检查家电下乡产品及同类产品生产企业14021家,查处质量违法案件108起,涉案货值625余万元,保护了广大农村消费者的合法权益。
前三季度,质检总局加大力度,建立健全重点产品执法打假长效机制。一是进一步建立健全“两公开”制度。在今年4月份第一批茅台、五粮液等8家名酒企业发布了首批“两公开”信息的基础上,又积极推进12家名酒企业实施“两公开”。并进一步积极推进红酒企业实施“两公开”。同时在此基础上推进建立化肥行业的“两公开”制度,要求企业公开化肥销售渠道,要求执法部门和企业公开查处假劣化肥的信息。
下一步,全国质检系统将继续深入推进“双打”工作,以儿童用品、食品、农资、建材等为重点,继续深入开展“质检利剑”行动,持续保持执法打假高压态势。
五、关于邮寄入境新西兰婴儿配方奶粉的消费提示。
国家质检总局在此提醒国内消费者,谨慎选择经邮寄途径进境的新西兰婴儿配方奶粉,避免因此造成的安全风险和不必要的经济损失。